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实现《建议》提出的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培养好人才,使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努力形成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培育一种争相创新的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是我们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是根本的竞争,人才优势是真正的优势。培养不好人才,使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了人才,我们的事业就很难快速向前发展。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我们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差距。没有大批优秀人才,没有科技创新,特别是没有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中就不能争得先机,掌握主动,占据有利位置,就难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人才竞争中落后一步,在其他方面就要落后几步甚至几十步。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用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魄,重视人才,重视拴心留人。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另一方面建立一套能够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优势的创新机制。在这一点上,我们既要有历史责任感,更要有时代紧迫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蔚成风气;科技布局的调整,科研经费的增加,科研单位的改组转制等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整个人才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新世纪开创一个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人才争夺战早已不是昔日那种仅仅在单位、地区之间进行,而是在跨国公司之间、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日益激烈地展开。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揽人才,以图巩固和扩大它们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才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我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国际人才竞争中有所作为,在科学技术特别是最核心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中拥有充沛而持久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个根本的战略措施,就是形成拴心留人、争相创新的人才环境。
“拴心留人”,最重要的是“拴心”,只有拴住心,才能留住人。靠堵、卡、截的方式是留不住人才的。“留人”必须“拴心”,而“拴心”必须“知心”。在广大知识分子的心目中,什么东西份量最重?是事业。各级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要了解人才,积极支持科技及相关体制的改革,扫除一切阻碍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的因素;要做人才的知心朋友,把人才放到他们最擅长的岗位上,派到他们最有兴趣的工作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科研、舒心工作,在兴趣盎然中事业有成,在服务祖国、造福人民中实现人生抱负。
“拴心留人”,首先要善待现有的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日常工作、后勤保障、生活条件等方面,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挥能力、施展才华的环境。“留人”的目的在于使用。衡量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人才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光看它有多少人才,关键看它是不是把人才都用起来了。在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有“龙”藏着,有“虎”卧着,还没有尽其所能,只能说明那里人才管理还有问题。大量事实证明,把已有的人才充分使用好了,本身就是示范,有了这种示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拴心留人”,是一个开放的良性循环的系统工程。开放应该是国内国际的全方位开放;良性循环的结果应该是人才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在这方面我们是大有潜力的。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一大批中国留学生留学海外,其中不少人处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也不乏世界科技创新的引领潮流者,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已回到祖国参加建设。近些年,许多地方创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在这些园区或基地,留学回国人员创造出了不少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生产出了一批国际顶尖级产品,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一支生力军。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拴心留人环境的形成,随着科研条件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人员会回国工作,带着满腔热情,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
“拴心留人”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必须将它作为一件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来抓。拴心留人,也绝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有培养好人才,使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责任。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都要明确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形成“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形成千岩竞秀,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新局面。